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40年前寫"鑒真東渡"劇本現身被譽揚州"天平之甍"(圖) 2022-01-18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huaxia.com/zhwh/whxx/2015/05/4392206.html"

《苦海沉浮》劇本。張卓君攝韋人(資料圖片)為創作劇本,韋人曾到敦煌石窟了解唐代生活場景  核心提示  最近,40年前創作的五幕歷史話劇《苦海沉浮》重見天日,它被譽為“揚州的《天平之甍》”,是描寫鑒真東渡的文學劇本。而劇本作者就是我市已故著名戲曲家韋人。  《苦海沉浮》曾被譽為“揚州的《天平之甍》”  “用你們的德行和智慧的火把,點亮我心中的明燈吧!這將是什麼狂風巨浪也熄滅不了的!”這句話成了韋人的墓志銘,也是他在《苦海沉浮》中鑒真大和尚東渡時說的最富激情的一句臺詞。  韋人之子、學者韋明鏵告訴記者,這是父親60歲時所創作的,他用古希臘歌劇方式講述了英雄東渡的故事,充滿了詩意、青春和激情,是父親寫過的最好劇本,曾被譽為“揚州的《天平之甍》”。  據介紹,劇中除了歌頌鑒真東渡“是為法也,何惜命乎”執著精神和中日友好淵源外,更歌頌了勞動人民智慧勤勞,為東渡劃船的船工、水手經歷了多次失敗,甚至失去了生命,在鑒真崇高人格的感染下,“實現大和尚的愿望,冒險送到日本去。”一切都變得義無反顧。在狂風巨浪的惡劣環境下,鑒真和中國工匠為了夢想和友好,經歷了九死一生,到達彼岸。  韋人為創作劇本到敦煌石窟了解唐代生活  雖然對于《苦海沉浮》具體創作背景,韋明鏵也不甚了解,但他依稀記得,這是上世紀70年代為迎接鑒真像回鄉探親特地創作的。當時韋人特地帶領揚州四位畫家到敦煌石窟了解唐代社會生活場景,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為韋人后來在劇本栩栩如生地描寫鑒真的生活年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韋明鏵說,文革后期,隨著中日關系改善,為配合兩國友好宣傳,當時揚州行署領導要求編寫一部劇本,對鑒真事跡進行系統宣傳。于是,父親韋人就開始構思,戲劇是講究沖突的,如果人物只是清一色和尚,就未免失之單調,缺乏戲劇要素,只有有生有旦,才有吸引力。劇中新設置了女主人公東方瓊兒,她是男主人公——揚州著名雕塑匠東方義明的未婚妻,解決了戲劇沖突的難題。  據介紹,《苦海沉浮》劇本寫好之后,由于政治環境的反復,這部劇本并沒能公開演出,成了韋人永遠的遺憾。后來這部劇本一直束之高閣,不過當時揚州行署文化部門還是在《戲曲選》中刊登了該作品,本來準備給市揚劇團用的,由于一直無人問津,逐漸被淡忘,直到韋明鏵最近收拾父親遺物時,才重新發現了這部失傳之作。  劇中人物眾多描繪了一個時代的群像  翻開《苦海沉浮》,只見劇中人物眾多,唐代高僧鑒真、鑒真弟子思托、日本留學僧普照、榮睿,還創造了鑒真弟子、東方義明之子定海、揚州著名雕塑匠東方義明、東方義明妻東方大娘、老藥農華元漢、日本遣唐使船舵師川部酒麻呂、日本遣唐使船水手石根、揚州船工船老大、工匠王五七母親、差官、差役、僧人、工匠、玩燈人、舞蹈女郎,這是一個時代的群像。  故事共分五場,第一場發生在唐天寶七載(748)春上元佳節,揚州月明橋畔。差官正捉拿日僧酒麻呂,因為聽說有兩個日本和尚勾結海盜欲把鑒真大和尚劫走,東方大娘挺身而出保護了他,大娘說:“他不是日本國人,是我的孩子!”……  第二場,滄海渺漫,大船在波峰浪谷中前進。鑒真在風浪中高喊道:弟子們,工匠們,船工們,我們手挽手肩并肩不要分開。即使葬身海底,我們也可筑成一條通扶桑的道路,留給后人再走……  第三場,同年夏秋之交,鑒真一行船破之后困在孤島——接引巖上。人們疲憊不堪,或坐或臥,有人在晾曬書、佛具等物。鑒真端坐在草席上為榮睿號脈,東方義明凝神注視著一塊巨石……  第四場,唐天寶十載(751)端午節,揚州龍興寺大殿前。殿前僧俗人等來來往往,東方瓊兒與工匠們在修造一尊佛像。東方大娘提著飯盒來找瓊兒……  第五場,唐天寶十二載(753)秋,快到日本秋凄屋浦之際,鑒真說道:是啊,快到了。可離開我的祖國,我的故鄉卻是越來越遠了。我仿佛聽到蜀岡松濤陣陣,廣陵潮水潺潺,大明寺的暮鼓晨鐘洪亮悠揚……記者姜濤  【讀報詞典】  《天平之甍》是日本作家井上靖所著的一部歷史小說,描寫唐朝開元、天寶時代高僧鑒真法師渡日傳法的史跡。小說通過這一史實,有力地寫出了古代兩國文化交流的艱難困苦的道路,鑒真和幾個日本僧人的堅強的意志的獻身的精神,也生動地描寫了當時兩國政治、社會、文化、生活各方面的風貌。來源:揚州晚報責任編輯:李然

關鍵字標籤:佛桌推薦
做皮膚保養,保濕及防曬很重要。
補充膠原蛋白,還原肌膚原有柔嫩與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