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圍繞“首貸”痛點:銀行應加強普惠金融服務創新 2021-04-15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bank.hexun.com/2021-04-15/203415033.html"

  主持人:《金融時報》記者孟揚  特邀嘉賓: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級高級研究員李佩珈  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對于不少小微企業來說,從銀行得到首貸并非易事。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小微企業首貸問題,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明確增加首貸戶數量。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  那么,小微企業“首貸難”的原因是什麼?具體的破解路徑有哪些?近日,《金融時報》記者與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級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展開對話。  主持人:您認為小微企業難以獲得銀行首貸的原因是什麼?  李佩珈:從銀行實踐層面看,造成小微企業“首貸難”的原因主要與五個方面因素有關。  一是缺信息。近年來,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針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的公布渠道較為分散,企業難以及時、全面地獲取相關政策信息,許多小微企業普遍對國家政策和宏觀形勢、金融產品及服務流程等了解不多,影響企業融資和生產經營。商業銀行又普遍反映,難以了解并掌握如此多的小微企業信息。  二是缺抵押。傳統銀行融資重資產抵押,小微企業尤其是商貿服務類等輕資產的中小企業往往難以提供房產、土地、機器設備等傳統抵質押品,應收賬款、集體土地使用權、股權、存貨、合同、知識產權、商標權等新型抵質押品又普遍存在確權難、評估難、流轉難等問題。近兩年,銀行不斷加快知識產權、應收賬款和合同等抵押品創新,但在實踐中,難以大面積推廣。  三是缺擔保。我國現行擔保體系以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主,普遍存在注冊資本金偏小、公信力不足和風險可承受能力弱等問題。同時,政策性擔保機構覆蓋不足。此外,過去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出現企業之間通過“聯保”“互保”等方式以解決擔保不足問題。但受經濟下行等影響,又出現擔保圈風險傳染問題。  四是缺征信。小微企業普遍公司治理機制不足,缺乏嚴謹的財務制度,因此銀行很難通過財務報表對企業經營狀況等做出判斷。為解決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各類征信體系建設,但整體處于發展初期。例如,數據不統一,信息見于工商、稅務等系統,征信系統缺乏有效共享及統一且動態更新不夠。此外,中小企業信息征信數據的搜集還涉及諸多法律問題,例如,如何防止信息被過度采集及被濫用等問題。  五是缺渠道。長期以來,銀行貸款仍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民間借貸是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補充。直接融資的門檻較高,股權、債券融資渠道只針對部分經營管理規范、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企業開放。  主持人:對于銀行來說,應采取哪些措施,破解小微企業首貸難題?  李佩珈:銀行需要圍繞首貸企業在融資中的痛點,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創新。  第一,下沉服務重心,強化信息對接。一方面,加大與政府部門合作,通過各地政府的企業數據庫和投融資活動推介會等,提升銀行信息獲取能力,提高首貸業務的供需匹配度。另一方面,加大與各類平臺型公司的對接,更快捷更精準地找到有需求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中小企業紛紛依托各類交易平臺開展銷售活動,為此需要加大與各類平臺型公司合作,深度嵌入企業前端銷售環節。  第二,加快線上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將銀行授信活動內嵌于中小企業產、供、銷的各環節。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將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線化,實時掌握供應鏈中企業經營情況從而控制融資貸款的風險。完善網上信貸工廠授信模式,提高審批效率。對于通過大數據分析支撐的標準化產品客戶免除信用評級,或者通過“打分卡”進行簡易評級。  第三,創新抵押貸款模式,解決抵押難問題。發展農村土地抵押貸款,創新應收賬款、知識產權、訂單等融資新方式。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已進行了一定的探索與改革,但總體規模還較小。未來,要加大與政府部門的合作,解決知識產權抵質押過程中的評估難、風險大等問題。  第四,加強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應用,探索基于信用的授信新模式。疫情沖擊之下,企業生產與銷售活動更多轉到線上業務。這要求銀行加大科技手段運用,通過科技手段降低普惠金融業務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例如,可將小微企業在網絡平臺上的現金流、信用記錄、交易情況等信息作為評估其信用狀況的基礎,完善基于信用的信用新模式。  第五,完善績效考核評價,形成敢貸、愿貸的長效機制。由于小微企業體量普遍較小,風險控制體系相對脆弱,基層業務人員存在不敢做、不會做、不愿做、怕不良、怕問責的心理。未來,需改進貸款盡職免責內部認定標準和流程。  主持人:除了金融機構的創新之外,您認為還需要哪些政策上的支持?  李佩珈:從政策層面看,需要圍繞金融機構在發放首貸業務中面臨的主要瓶頸,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  首先,落實差異化監管政策,提高銀行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積極性。完善小微企業稅收減免和抵扣政策。允許商業銀行對中小微企業貸款損失準備在稅前計提,對于金融機構加大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提高銀行小微企業不良容忍度。完善小微企業貸款核銷政策,簡化核銷程序,加快核銷速度,擴大商業銀行自主核銷權。支持商業銀行發放中長期貸款支持,監管政策并未對流動資金期限做出明確限定。在實際執行中,中小企業由于經營波動性大,銀行一般對流動資金貸款進行嚴格控制,將貸款期限限制在1年以內。建議大力倡導和支持商業銀行根據實際情況,對經營穩健、市場前景好的中小企業,可給予3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支持。  其次,健全風險補償機制,解決企業擔保難和銀行風險防控難問題。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市場經濟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通行做法,也是化解金融風險、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必要手段。目前有必要進一步發揮政策性擔保機構的資金撬動和杠桿放大作用。一方面通過稅收減免、無償資助、資本金注入、風險補償等方式,加大對政策性擔保機構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由各級政府設立再擔保基金,籌建規模大、公信力高、管理水平高的再擔保公司,并鼓勵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建立市場化的再擔保體系。  再次,打造全國范圍的小微企業征信體系,解決小微企業征信難問題。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培育誠實守信文明風尚,讓每個人都體會到信用就是財富、信用創造價值。由政府或司法機關牽頭,加大逃廢債、惡意騙貸等失信行為打擊力度,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完善失信企業和個人黑名單制度,采取“行政、社會、司法”共同懲戒方式來提高其警惕,建立“一處失信、處處被動”的懲戒機制。由政府出面整合企業在財政、稅務、社保、司法、銀行等的關鍵信息,將銀行征信、納稅情況、水電費、對外擔保、關聯投資、互聯網借貸、商業信用、環保安監處罰、法務糾紛等信息進行整合,并向金融機構等開放。  最后,優化金融供給,解決中小企業渠道少問題。放寬大型商業銀行在縣域地區設立網點的身份限制,鼓勵各地區特別是目前金融市場不發達的相對落后地區增加銀行網點。對于創新型和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更多地依靠股權融資來解決。具體來看:進一步打通資本市場融資通道,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促進更多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和創業期中小企業通過創業板、中小板和新三板融資。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風險投資機構,滿足高科技中小企業的創業需求。建立不同市場層級之間的連通制度,適度放寬對經省級政府審批的地方股權交易市場的限制,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通道。

關鍵字標籤:https://www.liidda.com.tw/affair.html
做皮膚保養,保濕及防曬很重要。
補充膠原蛋白,還原肌膚原有柔嫩與彈性。